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吉林省公安厅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警民互动 > 安全防范

陷阱就在你眼前——关于电信诈骗的预防手册之二
     
吉林省公安厅 http://gat.jl.gov.cn 更新时间:2016-09-22 10:23:00 来源单位: 字体显示:

  11 冒充黑社会敲诈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先获取受害人身份、职业、手机号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对其加以伤害,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破财消灾。

  【典型案例】贝先生接到了一名东北口音的男子打来的电话,问其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在电话里贝先生问对方是什么人,有什么事情,对方的口气十分强硬地说,贝先生得罪了一个老板,现在老板找了他们几个混黑道的兄弟想要对贝先生“出手”。第二天,这个自称黑社会的人又给贝先生打来电话,不仅准确地报出了贝先生的姓名,还说出了贝先生的年龄以及住址。随后,对方发来一个银行卡号,要贝先生打2000块钱到这个账户上。贝先生这才明白过来,自己是遇到了通过电话、短信来诈骗的骗子,贝先生果断报警。

  【防范措施】一旦接到这样的电话,可选择立即报警。各种诈骗犯罪,骗子最终都要通过银行转账达到骗钱的目的。所以无论骗子如何花言巧语、危言恐吓,一定要记住“不听、不信、不汇款”。

  12 虚构绑架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当事人往往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会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账户。

  【典型案例】2010年5月17日,一团伙假称绑架了被害人白某某的孩子,让白某某将人民币5000元转入指定账户;同日上午11时许,该团伙假称绑架了受害人董某某的孩子,勒索董某某人民币1.8万元;同年5月18日,该团伙假称绑架了受害人于某的孩子,勒索于某人民币2万元。

  【防范措施】不要轻易透露个人和家人的信息,接到此类电话可以身上没钱也无卡需筹钱为由,拖延时间,即刻给孩子或孩子的老师打电话求证。

  13 “猜猜我是谁”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获取受害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后,打电话给受害人,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人所述冒充熟人身份,以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等事由,向受害人借钱,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情况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造成损失。

  【典型案例】张先生一日接到一个“170”开头的陌生来电,电话一通对方就直呼他的名字。张先生仔细辨认声音后,觉得对方像他一位朋友,便没有具体核实对方身份。对方称资金周转困难急需用钱,希望张先生出手相帮,张先生没多想就给对方转去了30万元。事后张先生给朋友打电话核实,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防范措施】接到陌生可疑的电话一定要仔细辨别,尽量别玩“猜猜我是谁”,最好挂断电话,或是编一个名字,看对方是否借着假名字大肆套近乎。如果真担心是老朋友老同学遇到困难,可以直接给对方打电话核实。万一上当受骗,应第一时间向当地警方报警,公安部门接到报案后会冻结对方账户,最大限度挽回损失。

  14 “电子邮件中奖”诈骗

  【作案手段】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对方即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典型案例】某外企业务员张先生今年7月初收到一封来自国外的英文邮件,声称他“中了头彩”,奖金是100万欧元,当时张先生未予理会。一个月后,张先生再次收到邮件。他对邮件所提供的“DCA××公司”和“DIR××银行”上网进行查寻,感觉“这公司及银行网页十分正规”后,遂按对方要求通过网上银行支付了620美元“开户费”,随后又交了2756美元的“转账费”及交“税金”和办“免税证”的钱。付了5500余美元后,对方又说要交转账滞纳金9867欧元,张先生拒绝。此后,张先生就再也联系不上“DCA××公司”和“DIR××银行”了。

  【防范措施】真的中奖并不需要先缴纳费用。只要对方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就应该警惕。当接到中奖通知时,应慎重对待,并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多方确认,谨防受骗。

  15 冒充知名企业中奖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冒充知名企业,预先大批量印制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信件邮寄或雇人投递发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典型案例】2013年4月10日,戴某收到一封“苏宁23周年辉煌庆典”的信件,称戴某中了一辆轿车。戴某拨通对方提供的兑奖专线电话,被对方以收取公证处委托费、扣除手续费等为由,骗取4800元。

  【防范措施】收到此类信件,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盲目轻信而上当受骗。可立即拨打所称中奖公司的官方电话进行咨询,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16 “娱乐节目中奖”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以热播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连环诈骗,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典型案例】大学生小谢接到一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称其已经被某知名电视节目抽选为场外幸运观众,将获得惊喜奖88000元及一台苹果电脑,后面附有领奖活动的网站及登陆验证码。小谢按对方要求在该网站上填写个人详细信息后进行了“注册”。后小谢接到自称“栏目组”打来的电话,称在领取奖金及奖品前,需先缴纳5000元的风险保证金,对方还称因为小谢已经“注册”,双方已经构成了合同关系,如果不领奖对方有权利起诉他违约并赔偿损失。小谢报了警,这才知道差点被骗。

  【防范措施】从以前的单一电话被“中奖”到手机短信、电话、邮件组合被“中奖”,从做得较为粗糙的诈骗网站到现在的诈骗网站信息及客服电话的专业化。不难发现,骗子们为了诈骗成功而设计的骗局也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无法辨别真伪。广大群众在看到电视节目中奖之类的信息后要提高警惕,要向电视台或是电视栏目组官方网站、客服电话进行核实。此外,有关网站也应切实履行监管义务,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加强审核,防止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诈骗。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留意公安机关和新闻媒体对各种骗术的揭露。

  17 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害人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所谓的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典型案例】马某接到一名自称是某市电力局工作人员的电话,称马某在贵阳市有一个家庭用电欠费通知单,并说帮其将电话转接至贵阳市公安局。一名自称是王警官的男子接电话,称其欠电费5000元,并涉及一起贩毒案,让其提供电话号码并协助调查。下午,马某又接到一名自称是张警官的电话,要求马某汇款2万元做保证金,否则拘留45天。马某上网给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汇款2万元。后“张警官”又打电话让其继续汇款,这时马某发现被骗,拨打110报警。

  【防范措施】犯罪分子大多使用网络虚拟电话,显示的来电号码往往通过网络任意显号技术变为某地国家机关的号码,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提醒人们要牢记三个绝对不会:国家执法部门绝对不会打电话要求市民转账;司法机关绝对不会通过网络传真发送传票等法律手续;国家机关绝对不会设立“国家安全账户”。当对方要求转账汇款时,要慎之又慎,无论对方以何种理由威逼利诱都不要轻易转账到陌生账号或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18 谎称医保、社保异常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李某接到犯罪分子从深圳打来的电话,称李某的医保卡在深圳被人用过和被伪造病历以及诈骗医保中心5840余元,叫其与冒充深圳市公安局民警的犯罪分子黄某联系。联系后被告知有人用他的医保卡洗黑钱,称李某已涉案,需马上报警。随后,犯罪分子又打电话让他将存款拿出来以供调查,让李某将钱存在指定的账号上验证,称两小时后就把钱还给李某。李某将20万元汇入该账号,两小时后无人与李某联系,李某拨打对方电话时发现已是空号。

  【防范措施】不要急于汇钱到对方指定账户,可以登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对个人的社保信息进行査询,确认信息的真实性,以免遭受金钱损失。

  19 “包裹藏毒”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以受害人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称其涉嫌洗钱犯罪,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杜女士接到一个“邮局快递”的自动语音电话,称邮局有杜女士的包裹,内有毒品,并提供了邮局的联系电话。杜女士打这个联系电话核实时被告之,确实有一个她的包裹,并经仪器检测出毒品海洛因及一张几万元的银行卡,其中已被人消费掉8000元。对方建议杜女士赶快联系“禁毒大队”,并提供了电话号码。杜女士拨通该电话后,接电话的“民警”称,杜女士涉嫌贩毒,且她的银行账户已不安全,让杜女士将她在其它银行卡上的钱转移到一个所谓的安全账户上。杜女士转入1.8万元后,才猛然醒悟自己被骗。

  【防范措施】在一些网络和短信诈骗中,只要碰到转账之类,就要格外提高警惕。邮局发现涉毒的包裹会直接报警,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将直接进入侦查阶段,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告知当事人,更不会要求当事人进行现金转账,而所谓的“安全账户”“副卡”之类的更是空穴来风。碰到此类情况,可第一时间到就近的派出所咨询或报警,谨防上当受骗。

  20 编造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冒充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给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资金到账查询为由,指令受害人在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将卡上的钱转走。

  【典型案例】2015年1月12日,60多岁的杨先生接到一名自称是市财政局工作人员的电话,说有一笔2600元的残疾人补助款发给他,让他把银行卡号发过去,并让他到附近的银行ATM机等待操作。杨先生来到银行询问,工作人员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一起电信诈骗。为避免客户受损失,工作人员让杨先生把银行卡中的余钱取出。这时杨先生又接到电话,要求杨先生到ATM机前操作,并一直提示杨先生不要挂断电话。银行工作人员在电话中揭露其阴谋,对方破口大骂后挂断电话。此时,杨先生才知道自己差点上当。

  【防范措施】预防上当受骗的最佳办法就是守好自己的钱包。同时,要注意不要将自己的银行卡号泄露给别人,并保管好自己的密码、优盾、支付密码等,千万不要轻信电话、短信关于补助、救助、中奖、返点、返税等诱惑信息。

  21 冒充房东短信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

  【典型案例】一天上午,常先生突然想到这个月的房租还没有交,第二天就是交租的最后期限,他心里盘算着是不是趁午休的时候去银行将房租汇到房东的账户内。巧的是就在一分钟后,常先生的手机收到了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内容是:房租还没有汇吧?原先的银行卡磁条坏了,请将房租汇入以下账户62×××,房东。于是,没有任何怀疑的常先生将5200元房租汇入了该账户。为了确保房东收到房租,汇完款后,常先生特地给房东打了个电话核实,才知道,自己遇到骗子了。

  【防范措施】冒充房东发短信催缴房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短信诈骗手段,很多市民一看便能辨别真假,但仍有不少人因此上当受骗。这是因为骗子通常会选择在月初或者月底发送短信,时间点与租客交房租时间比较吻合,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另外,现在很多租房一族大多都是通过手机、网络沟通,各家银行都支持网上银行业务,租客为图方便,就通过银行账号支付房租,这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多人上当受骗。警方提醒,要防范此类诈骗,最关键的是要对信息核实再核实,尤其是涉及财物的问题,一定要与当事人取得联系,确保信息无误后再汇款。

 

     
(责任编辑: 公安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吉公网安备 22000002000013号

吉ICP备05001602号网站标识码:2200000051

吉林省公安厅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新发路806号 邮政编码:130051 TEL:0431-8209811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