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朋友圈“直播”人生
你以为在分享生活?不法分子正在用你的九宫格拼“犯罪地图”,这些朋友圈操作等于给不法分子递“作案工具包”。
案例还原:
晒机票+定位:“终于逃离学校啦!”航班号/身份证号泄露,遭遇“取消航班”诈骗。
晒宿舍照+钥匙:“新宿舍超赞!”配钥匙+定位,成为“入室盗窃”目标。
晒录取通知书+姓名:“985我来了!”伪造“新生缴费”链接,学费不翼而飞。
防御指南:
1.隐私设置三连击
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分组可见(爸妈/老师/普通朋友分组);定期清理“附近的人”历史定位。
2.马赛克的108种用法
证件类:姓名/身份证号/学号全部打码;票据类:二维码/条形码/订单号重点遮挡;场景类:宿舍门牌号/快递地址模糊处理。
3.定位发布黄金法则
延时发布:旅行结束再晒定位;模糊定位:晒美食只显示“XX市”不显示具体商场;群发定位:和好友约拍时关闭定位同步。
二、网络交友“甜蜜陷阱”
你以为在谈甜甜的恋爱?不法分子正在用“剧本杀”套路你!这些操作等于给骗子递“杀猪盘”刀。
案例还原:
“游戏CP”诱导充值:“宝贝,充648送限定皮肤,我们情侣ID多配!”实际是诱导消费,充值后立刻拉黑。
“海外学长”求助:“帮我代收包裹,里面有给家人的礼物!”实际是包裹藏毒,被卷入刑案。
“抑郁少女”倾诉:“哥哥,能陪我视频聊天吗?”实际是录屏敲诈,威胁曝光“不雅视频”。
防御指南:
1.三不原则
不开屏幕共享;不透露验证码;不参与“游戏代练”。
2.视频验证四步法
第一步:要求对方用手机前置摄像头自拍;第二步:让对方用手指遮住镜头再移开(防AI换脸);第三步:核对社交账号注册时间(新号警惕);第四步:通过共同好友侧面验证。
3.紧急处理流程
发现被骗立即:① 保存聊天记录(截图+录屏);② 拨打110报警;③ 向平台举报(附证据链)。
三、陌生链接“好奇害死猫”
你以为在领福利?黑客正在用你的手机当“矿机”!这些操作等于给手机装“定时炸弹”。
案例还原:
“校花评选”链接:“投我一票,送你王者荣耀全皮肤!”实际是木马病毒,盗取支付账户余额。
“补贴”短信:“点击领取500元津贴”实际是诱导填写银行卡信息,钱被转走。
“教务系统升级”邮件:“点击更新个人信息”实际是植入钓鱼网站,盗取学生账号。
防御指南(学霸级):
1.链接识别四步法
第一步:看域名(官方域名后缀为.edu.cn或.com);第二步:用病毒扫描工具检测;第三步:核对链接中的特殊字符(如“а”可能不是英文a);第四步:通过官方渠道验证。
2.安全操作三件套
安装反诈APP;定期清理浏览器缓存;不随意链接陌生WIFI。
3.紧急处理流程
误点链接后立即:① 断开网络;② 进入安全模式杀毒;③ 修改所有关联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