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吉林省公安厅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警民互动 > 警方提示

警方提示:切莫掉入“操作提示”的N个陷阱
     
吉林省公安厅 http://gat.jl.gov.cn 更新时间:2013-04-17 09:19:00 来源单位: 字体显示:

  当前,通过拨打电话、群发短信等手段实施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越来越多,花样层出不穷,手法不断升级换代。不少犯罪分子假意给受害人“操作提示”,使不少人以为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资金安全,或者能够使对方资金划拨到自己账户上。为有效预防此类案件的发生,警方简要介绍 “操作提示”这类诈骗案的几种常见骗术类型,希望广大群众进一步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骗术之“退”

  【典型案例】

  3月22日晚,江苏省盐城市居民姜先生接到一个女子的电话。她自称是“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工作人员”,称国家准备退还对新购车辆所收的税款。姜先生不知有诈,见对方能够准确说出自己的姓名、车辆型号、车牌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便相信了对方的话。后来,对方告知姜先生,可持一张银行卡到ATM取款机上办理退税手续。姜先生根据对方的提示操作后,发现自己银行卡上的1.6万余元资金不知去向,方知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

  这是一种以退费退税为由的诈骗手段。犯罪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一些在校学生、大学毕业生或新购车车主等人的信息,然后通过拨打电话或群发短信等形式,向受害人发布一些虚假信息,在择校费、学杂费、购车税等方面大做文章。受害人认为对方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情况,便信以为真,按照犯罪分子的提示到银行ATM取款机上进行操作,导致钱财被骗

  骗术之“发”

  【典型案例】

  不久前,盐城市一居民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温馨提示:××集团为个人和企业提供资金周转,月息3%,20万元以下免担保,方便快捷取现。联系电话182×××。”该居民手头的资金周转刚好有点困难,便拨打了对方的号码。对方表示,在发放贷款时要验证该居民的偿还能力,要求该居民持银行卡到ATM取款机上进行验证。该居民根据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后,导致近2万元被骗走。

  【警方提醒】

  这是一种以发放贷款为由的诈骗。犯罪分子以无抵押贷款、贷款利息低等为诱饵,或群发短信,或直接拨打电话,在网络、报纸等媒体上发布广告。一旦有人上当,则要求受害人开办银行卡,有时还会要求在卡内存入贷款额10%到30%的金额,以显示其具有还贷能力,之后要求受害人持银行卡到ATM取款机上接收汇款。受害人根据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便掉入骗子精心设计的陷阱。

  骗术之“补”

  【典型案例】

  3月20日,盐城市居民李先生接到一个自称“市劳动保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国家增加了劳动保险金额,补贴开始发放了,他可以直接持银行卡到银行自动取款机上进行操作。听了这话,李先生真以为自己的保险金增加了,便高高兴兴地持卡来到ATM取款机旁,按照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结果导致自己银行卡的资金近3万元被骗,李先生后悔不已。

  【警方提醒】

  这是一种以发放补贴为由的诈骗案件。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受害人的信息后,以家电下乡发放补贴、购房(车)发放补贴、购种子发放补贴、销粮发放补贴等为借口,诱骗受害人持银行卡到ATM取款机边,根据他们的提示进行操作,导致受害人账户上的资金被转移走。

  骗术之“吓”

  【典型案例】

  3月17日,盐城市居民杨先生接到一位自称市公安局民警打来的电话,称杨先生非法购买药品,涉嫌犯罪,并威胁准备冻结其资金,让其拨打法院某法官电话。对方还说,你自己可以到银行按照一定的步骤操作,将资金先转移到安全账户上。杨先生听信了对方的谎言,来到一家银行的ATM取款机边,根据对方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结果导致卡上的资金8000余元不知去向。

  【警方提醒】

  这是一种带恐吓、威胁的诈骗。犯罪分子往往以受害人的身份资料正在被盗用为由,称为了不受到牵连,建议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的联系方式。此时,又会有人以保护受害人资金或核对资金为由,建议受害人到银行的自动取款机上,根据他们的提示操作。常见谎言有“电话欠费”“消费透支”“涉嫌洗黑钱”等。

  

  

     
(责任编辑: 公安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吉公网安备 22000002000013号

吉ICP备05001602号网站标识码:2200000051

吉林省公安厅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新发路806号 邮政编码:130051 TEL:0431-8209811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