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夏季交通安全特点,吉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依据近年交通事故、交通违法、交通流量等数据,对8月份交通安全风险开展研判分析、发布预警,深入开展夏季交通安全突出风险专项整治行动,坚决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今年7月份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有关数据
从道路类型看,城市道路事故相对多发,高速公路事故后果更为严重。
从时间分布看,6时至8时事故相对多发,4时至6时事故后果更为严重。
从车辆类型看,小型客车、摩托车、轻型货车肇事相对多发,中型货车、拖拉机、专项作业车肇事后果更为严重。
从驾驶人年龄看,34岁、42岁、52岁的驾驶人肇事相对较多。
近三年8月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分析
从时间分布看,8时至10时事故相对多发,2时至4时事故后果更为严重。
从车辆类型看,小型客车、摩托车、重型货车肇事相对多发,中型货车、低速货车、半挂车肇事后果更为严重。
今年8月份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分析
汛期交通管理压力增大。今年以来,全省各地降雨天气普遍多发。8月下旬,全省还有多次降雨过程,发生城市内涝、区域性或局地洪涝、中小河流洪水的风险较大。
经过前期连续降雨天气,全省各地土壤水分饱和度升高。一旦出现较大范围连续性降雨,将会与前期降雨影响产生叠加效应,泥石流阻断交通、路基塌陷、低洼路段积水、临水路段漫水等风险将严重影响通行安全。
“一早一晚”时段亡人事故高发。入夏后昼长夜短,群众晚间出行需求旺盛,易出现酒驾醉驾、无证驾驶、客车超员等严重违法行为肇事肇祸。
为避高温影响,驾驶人选择夜间及凌晨出行情况增多,驾驶期间光线不佳,通行条件较差,部分车辆超速、灯光不全、违法停车、长途车辆疲劳驾驶等行为致夜间及凌晨交通事故风险加剧。
大型客车事故风险增加。8月是避暑旅游旺季,加之景区优惠力度大等多重因素叠加,短途游、自驾游等活动增多,交通运输安全风险加大。
拼车包车等交通安全风险也将出现阶段性反弹,大型客车超速、疲劳驾驶、分心驾驶、乘客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多发易发。
货运车辆肇事肇祸风险增加。7月,大宗货物运输繁忙,长途货运需求旺盛。夏季货车长途行车昼夜兼程,疲劳驾驶、超速、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高发。
科学采取管控应对措施
抓好汛期交通应急管理。要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研判并及时预报预警,妥善安排部署高温、强降雨、冰雹等恶劣天气交通管理和事故预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易塌方、易水毁路段的排查管控,提前在易积水部位增派警力警车值守,必要时采取临时交通管制,严防驾驶人冒险驶入。
要健全完善防汛工作预案,提前做好汛情应对准备工作,确保物资装备充足,一旦发生紧急汛情迅速打通救援救灾通道,保障人员转运和物资运输车辆顺畅通行。要通过广播电视、“两微一端”、道路电子显示屏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交通安全警示,降雨前对易积水危险路段要广泛告知,普及雨天驾车技巧和紧急自救知识。
集中开展交通隐患治理。针对各类交通安全隐患,重点加强长途货运、危化品运输车辆和驾驶人源头管理,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聚焦本地夏季劳务市场等安全隐患,开展一次全方位排查,全面加强与交通运输部门的协作配合,摸清本地施工路段底数,深入排查潜在风险隐患,建立施工路段清单和风险隐患清单。要加强对施工路段渠化设施设置、现场施工组织的日常监管,将施工路段安全监管纳入日常巡逻重点工作。
严格落实日常巡逻管控。重点加密巡逻频次,提升管控力度,针对夏季夜间活动增多的特点,重点强化烧烤聚集地、繁华夜市、市民广场等区域的巡逻管控,提高巡逻密度、频次。
有针对性部署警力定点查控与流动查控相结合,提高查控效果,提升巡逻管事率。依托防控体系开展主干公路错时勤务,统筹主干公路警力部署,加强联勤联动,提高全路段、全时段的见警率、管事率。
加强重点交通违法整治。在城市道路在,要重点加强对餐饮娱乐场所、地摊夜市周边道路的酒驾醉驾查处力度;在高速公路在,要在服务区以及进出城主要道路设卡开展整治;在农村道路在,要针对婚丧嫁娶、民俗活动等重点时段和集市、农家乐周边重点路段加强查处力度。
要强化“两客一危一货”路面违法打击查处,从严查处非法营运、疲劳驾驶、超速、超载、超员、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违法行为。要深入开展“一盔一带”整治,严查不佩戴安全头盔、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显性交通违法行为,营造严管氛围。
广泛开展交管宣传服务。要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告诫学生家长要加强对孩子安全意识的教育及担负起监护人职责。要结合夏季常见多发突出违法行为特点,向“两客一危一货”及校车、6座以上小客车驾驶人精准推送防范“三超一疲劳”等提示信息。
要针对暑期等客运高峰时期,提前组织对客运企业负责人、驾驶人开展警示教育,督促履行安全责任,提醒乘客全员全程使用安全带。农村地区要通过大喇叭、短信微信等形式,广泛宣传骑乘摩托车不戴头盔、超员载客、违法载人的危害后果,提醒广大交通参与者平安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