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罂粟花开时节,为有效预防和打击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巩固禁种铲毒成果,连日来,临江市公安局结合辖区实际,紧紧抓住禁种宣传、全面踏查、无人机巡查、打击处理等关键环节,全力开展禁种铲毒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夏季罂粟成熟采割前,植株特征较为明显,容易识别,民警抓住有利时机,按照“不漏掉一户、不放过一处”的禁种铲毒的工作要求,组织禁毒大队、辖区派出所、社区村屯工作人员等专门力量组成多个踏查小组,深入田间地头、闲置院落、社区村居自留地等处,利用“铁脚板+无人机”的方式开展地毯式踏查工作,及时发现并铲除毒品原植物,做到不留隐患不留死角。期间,铲除野生罂粟原植物1000余株,有效防止了人为采割,彻底让“罪恶之花”无处绽放。
为深入推进禁种铲毒工作纵深发展,营造全民参与禁种铲毒的浓厚氛围,确保毒品原植物持续“零种植”“零产量”工作目标,临江市公安局积极发动禁毒委成员单位和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禁毒志愿者广泛开展禁种铲毒宣传,向辖区群众发放禁毒宣传彩页,在公告牌张贴禁毒海报,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毒品模型,实现万户不“毒”行,切实增强百姓的禁毒意识。期间,共张贴海报200余张,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
通过此次行动,提高了辖区群众的防毒反毒的社会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禁种的必要性,引导居民们发现有违法种植毒品原株需及时提供信息,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不留隐患、不留死角,为实现毒品原植物“零种植”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警方提示:
罂粟是提取海洛因的主要毒品原植物,人类长期摄入容易引起神经、呼吸、消化等系统疾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它和大麻、古柯并称为三大毒品植物。我国对毒品种植严加控制,对罂粟种植有严格的法律规定,除药用、科研和科普教育外,其他单位和个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一律禁止种植。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罂粟往往存有三个认知误区:
一是认为少量种植不违法。罂粟是国家明令禁止种植的毒品原植物,不管非法种植的数量多少,一律应予以铲除。
二是认为为了“治病”不违法。当下不少农村老人仍然迷信罂粟能治病这一“偏方”,事实上,罂粟果实的汁液干燥品中,含有10%的吗啡等生物碱,能麻痹神经,客观上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长期食用犹如饮鸩止渴,不仅不能根治疾病,还会对身体带来越来越多的伤害。
三是认为用于观赏不违法。罂粟开花后,花朵艳丽招人喜爱,不少人为观赏而种植罂粟。但罂粟是多种毒品的原植物,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不应非法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