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履行职责使命 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访吉林省公安厅副厅长,长春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林海峰
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公安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奋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主线,忠诚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守护人民幸福和安宁的职责使命,不断推动长春公安工作取得新发展、实现新突破。近日,吉林省公安厅副厅长,长春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林海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请介绍一下长春公安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的探索实践。
林海峰: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精神,准确把握公安部党委关于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的部署要求,以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主要牵引,在做专做强、抓实抓细、用好用活上下功夫,总体工作呈现“三升三降三突破”良好局面,即刑事打击效能、治安防控质效、护航发展效果显著提升,社会稳定领域、经济金融领域、公共安全领域风险明显下降,捍卫政治安全、深化改革赋能、锻造过硬队伍取得新突破,全市电诈案件发案数、财产损失数连续3年实现“双下降”,群众安全感由2020年的95.38%上升至2023年的99.17%,长春市被公安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一是做强专业夯实基础。按照“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和“做精机关、做优警种、做强基层、做实基础”思路,厘清各层级职责定位,进一步做精机关、做优警种,加强专门力量、机制、手段建设,做到以专对专、掌握主动。深化落实“警地融合”“警民融合”新机制,围绕“派出所主防”,每年保持20%机关警力下沉支援派出所,明确社区民警变“下社区”为“在社区”。
二是做优机制提升质效。以完善“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为抓手,不断提高实战能力。推出“社会面协同管控”新机制,推动交巡合一,建设集交通管理、快速反应、应急处置于一体的街面警务站,以派出所、社区警务室、街面警务站为支点,高效整合派出所民警、社区民警、交巡警和社会综治力量,以点串线、以线扩面,实现对社会面治安要素的全面掌控、对各类突发警情的高效应对。积极探索部门协同的交通治堵模式,及时打通交通堵点,实现长春交通秩序的明显变化。加强警企共建、警医协作、警校融合,形成以公安业务“一窗通办”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等一批样板。
三是做精数据赋能实战。在吉林省公安厅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省市共建”模式,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警综、大数据、基础管控等支撑平台,高度整合数据资源和业务系统,组建实体化运行的大数据战队和警种数据战队。加速推进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迭代升级和相关数据集成整合,为交通治理、治安防控、应急处突提供更加坚实的数字底座和数智支撑。
记者:请谈谈对落实“六个聚焦发力”、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的设想。
林海峰:长春市公安机关以“六个聚焦发力”为指引,锚定创建“全国最安全省会城市”、锻造“人民最满意公安队伍”两个目标,以“四个更加注重”“四个工程”为载体,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
一是更加注重理念变革,大力实施队伍焕新工程。我们将立足新时代长春公安工作实际,在全警开展大讨论、大调研,以理念变革支撑思维、机制、方法全方位创新。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确保公安工作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搭建平台、完善机制,激发队伍内生动力;注重人才引进培养,强化实兵实训实战。
二是更加注重改革赋能,大力实施系统重塑工程。我们将坚持系统观念,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坚定不移推行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推动组织重构、机制重塑、流程再造;坚定不移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做强“情指行”、建强“数字战队”,集成专业资源、明晰职责分工、细化运行模式,切实提升信息化条件下主战主防能力。
三是更加注重科技主导,大力实施新智提质工程。我们将坚定科技强警路径,努力吸收转化前沿科技,充分发挥“省市共建”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大数据实战中心,高度整合数据资源,切实做到警情一点发起、即时响应、多维研判、合成作战、妥善处置;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化与科研院所“警院共建”、与高精尖企业“警企共建”,在运用虚拟解剖技术服务命案攻坚、依托卫星地图服务提升打防管控效能等方面积极探索、服务实战;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深化与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的联合研发,在“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智慧社区建设等方面构建新场景新应用。
四是更加注重守正创新,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我们将继承好传统公安工作“铁脚板”“师带徒”等宝贵经验,依托公安工作新质态把新形势下基层基础工作做得更扎实。将深化落实“派出所主防”要求,依托“警地融合”“警民融合”机制,积极推进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坚持做到“社区民警在社区”,切实把基层基础工作做精准、做扎实;坚持民意主导警务,把为民服务、护航发展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