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公安政务服务改革以来,吉林市公安局龙潭区分局纵深推进便民服务改革,不断优化公安政务服务体系,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曾经,办不同证件跑不同窗口、排长队等问题是群众办事的“烦心事”。如今,一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安政务服务变革——“一窗通办”改革全面深化,正悄然重塑办事体验,以更准、更优、更快、更暖的服务标准,让公安政务服务精准对接民心所盼。
需求更准:延伸服务“随心办”
公安政务服务不再局限于窗口之内,而是主动前移,精准捕捉群众“心头上”的需求。针对辖区高校、企业相对集中的情况,龙潭分局延伸服务范围,细化服务流程,推出龙潭公安“一窗通办”政务服务微信预约专号,为高校师生和企业员工提供线上预约服务,打通公安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运营好“一窗通办”政务服务微信预约专号,龙潭区分局选派专人管理,全天候为在校师生和企业员工讲解政策、解答业务、提供预约,“即来即办、一次办成”成为常态。
在方便业务办理的同时,龙潭公安“一窗通办”政务服务微信预约专号还通过与学校、企业安保部门紧密沟通联动,及时发现、处置各类矛盾纠纷。
截至目前,该微信预约专号已面向辖区3所高校5个校区、6家大型企业开通线上预约服务,覆盖师生、员工16万余人,提供咨询服务3000余人次,受理预约服务550余人次,深层次发现并解决校园矛盾纠纷3起。
这种“群众点单、民警跑腿、平台支撑”的模式,正是“一窗通办”延伸服务触角的生动体现,让政务服务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服务更优:人工服务“兜底办”
面对复杂业务或特殊群体,人工服务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温暖保障。“一窗通办”的窗口民警化身“全科民警”,以“兜底式”服务确保群众“来一扇窗,办所有事”。近日,从德惠来吉林务工的王先生焦急地来到龙潭政务服务大厅公安窗口,他的全部证件在下火车后不慎遗失,第二天就是他去某厂办理入职手续的日子。窗口民警了解情况后,立即在同一个窗口,为其受理了补办身份证和办理临时身份证业务,并通过交管“12123”办理了驾驶证转入补办业务,最终帮助王先生顺利完成了本地所需手续。“原以为要来回折腾好几天,耽误我入职,没想到一个窗口就帮我解决了大麻烦!”王先生对“兜底办”的高效赞不绝口。
为进一步提升“一窗通办”服务质效,龙潭区公安分局还不定期召开线上、线下业务及服务礼仪培训会,并组织业务骨干成立专项指导组,以“角色转换”新视角,对辖区17个基层派出所综合窗口开展深度指导,让“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办事窗口焕发新活力。
效率更高:自助服务“全时办”
科技赋能,让公安服务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龙潭公安自助服务区配备了先进的多警种业务自助终端,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深夜23时,刚结束加班的小陈发现自己身份证即将到期,他来到单位附近的龙潭公安自助服务区,仅用5分钟就完成了身份证换证业务,新证将邮寄到家。“再也不用专门请假跑窗口了,随时都能办,省时又省心!”小陈的体验,正是“一窗通办”依托科技力量,实现“全时办、就近办、快速办”的缩影。冰冷的机器,传递着高效便捷的城市温度。
举措更暖:特色服务“常态办”
“一窗通办”的暖意,更体现在对特定群体需求的细致关怀和常态化服务上。每年中高考季,龙潭公安都在各考点设置紧急服务点。今年高考首日清晨,考生小林在考点外突然发现身份证不慎丢失。在紧急服务点,民警迅速核实身份信息,仅用5分钟便为其出具了带有照片的临时身份证明,确保小林准时进入考场。“急得我眼泪都要出来了,多亏了警察叔叔!”小林事后感激地说。针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各“一窗通办”窗口均设立绿色通道,提供全流程帮办代办,配备老花镜、轮椅、急救药品等暖心设施,将特殊关怀融入日常服务点滴。
“一窗通办”,窗通民心。从精准捕捉需求的“随心办”,到复杂业务不推诿的“兜底办”,从科技赋能的“全时办”,到聚焦特殊群体的“常态办”,公安政务服务正以更准、更优、更快、更暖的姿态,回应着人民群众对便捷高效、公平普惠政务服务的新期盼。这扇窗口,不仅办结了事项,更连通了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心桥,在点滴服务中,让安全感和满意度触手可及,让城市治理的温暖底色愈发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