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警务前移、警力下沉、一警多能、综合执法”的原则,从去年7月开始,吉林省长春市公安局将市区原有的91个派出所,“化整为零”变成260个警务责任区,每个警务责任区依托一辆巡逻车变成了一个 “流动派出所”,全面行使行政管理、服务群众、打击防范等多项职能。
“流动派出所”机制实施以来,长春市区共有1059名责任区民警进了 “流动派出所”,市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分别下降了24.44%和9.98%;市区警情同比下降了49.33%,市民安全感上升15个百分点。
服务群众的主体增加了近2倍
谈到“流动派出所”的直观效用时,吉林省公安厅副厅长、长春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长春市区共有91个派出所。通过创新改革,这91个点已经灵活扩展为260个网格,这就等于说,服务群众的主体增加了近2倍。”
以户籍业务为例:以前群众要办理户籍业务必须亲自到派出所取表格,而现在,“流动派出所”随车携带着各种落户申请表格、变更(更正)表等各种表格。群众可以根据需要,在车上、在家门口随时填写。对不方便到公安机关办理身份证的特殊群体,“流动派出所”民警则开展上门服务。“流动派出所”还根据群众需要,定期开展办证进校园、进军营的直通车服务。
“流动派出所”机制推行以来,长春市各级公安机关已为近9000名群众提供了上门服务。不仅如此,“流动派出所”的警车后备厢内还装有一个 “百宝箱”,配有急救药品、灭火器、救生绳、铁铲等,遇有群众求助,民警第一时间就会伸出援手。
在流动中提升动态管理效能
在长春市,每个“流动派出所”都有每一天的必巡点、必巡线、必巡时段,同时还有一张精密的辖区防控图,并有自己独特的精细化管理方案。南关分局“流动派出所”随车携带着安全防范提示、消防安全知识等宣传资料,“流动派出所”走到哪里,以“宣传促管理”的工作就做到哪里,大大提升了社区综治效果。
朝阳分局则全面发挥“流动派出所”的动态管理作用,全面开展人口管理、防范指导、消防检查、户籍管理等多项公安工作,变“等工作上门”为“我主动上门”,从而实现 “隐患发现在先、矛盾化解在早、问题解决在初”的主动型警务策略。
据净月分局负责人介绍,他们的“流动派出所”以企业、工地、学校、景点、小区周边的流动收购摊点及废品回收站为重点,加强基础管理和日常监督检查,落实登记备案制度和24小时定人、定位、定责管理。目前,净月分局的“流动派出所”已经与218家个体工商户签订了治安管理责任书。
工作中,长春市公安局为了实时掌握“流动派出所”运行情况,绘制了全市电子地理信息地图,还自主研发了移动警务控制平台。
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了“四个绑定”,即警车与GPS卫星定位系统绑定,民警与移动警务终端无线定位系统绑定,警车和民警与警务区绑定,所有定位装备都与指挥中心电子地理信息地图绑定。记者在长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看到:指挥中心大屏幕清晰显示着每个“流动派出所”的位置、轨迹和速度,整体、动态、实时、直观地反映出了全市布警情况。
凸显集群作战的优势
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长春市公安局按照高配、标配、普配三个档次装备了“流动派出所”。8月22日,记者走进一辆高配 “流动派出所”,看到车上不仅配备了防暴盾牌、防暴钢叉,还配备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笔录模板、工作表格模板等大量设备设施。据民警介绍,如今在警车内他们就能开展接处警、现场调解、打印法律文书等警务工作。
为使各 “流动派出所”相互联通,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长春市公安局研发了集群应急指挥系统,使指挥中心能够同时对260个 “流动派出所”下达指令,减少了中间环节、实现了“扁平化指挥”。
如今,长春市公安局的“流动派出所”真正实现了“突发警情3分钟到达处警”的要求,提高了对现行违法犯罪的打击能力。1月5日,一名男子打砸长春市某银行自动取款机。长春市公安局接到警情后,立即对“流动派出所”发出指令。案发仅35秒钟,犯罪嫌疑人就被抓获。
长春市公安局还研发了移动警务综合系统,为每个“流动派出所”配发了移动警务终端手持机,使深入社区工作的民警可以实时与公安信息库联通,增强了“流动派出所”的“续航”能力。8月16日,绿园分局5061警区的 “流动派出所”民警依靠移动警务综合系统,仅用20分钟就成功将网上在逃人员夏某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