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至22日,在全国统一部署的“打非治违”第二波次整治行动中,全省公安交警部门精心组织,齐心协力,全方位发力,努力做好整治套牌假牌车辆行动,取得了垒垒战果。整治期间,全省共查处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牌证违法行为499起,使用其他机动车牌证158起,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407起;故意遮挡污损机动车号牌271起,无牌无证机动车585辆,其他机动车涉牌涉证违法行为4118起。扣留车辆1040台,扣留驾驶证835个,吊销驾驶证23个,行政拘留197人,收缴非法牌证341个。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派出8个督导组深入一线督战,面对面指导工作,确保整治行动正确扎实开展。
加大警力投入,加强路面查处力度。全省各级公安交警部门针对机动车假牌假证违法行为发生和分布的规律特点,科学调整勤务安排和警力部署,合理设置查缉卡点,机动灵活开展查缉行动。
8月12日至21日,全省共出动警力4.29万人次,警车9915台次,设置188个卡点,最大限度地将警力、车辆及装备投向路面一线,切实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纠违率。
全省共开展集中统一行动11次,以路口守、线上巡、拉网堵等方法,成立284个执法小分队、查辑组,落实“动态勤务”管理模式,采取错时上路、弹性上岗、机动巡逻、异地用警等办法,严查严纠套牌假牌等交通违法行为,增强管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管控的覆盖面,不给违法车辆可乘之机。长春南关、宽城大队在巡逻过程中共查获2起涉嫌盗抢机动车,现已移交刑侦部门。
依法从重惩处,多人被行政拘留。根据我省新修改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对假牌套牌的罚款增加至5000元,扣12分,并处以行政拘留。高速支队查处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牌证336起,松原、长春分别查处48起、39起;长春、松原、高速分别查处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174起、101起和28起;高速、松原、长春分别查处故意遮挡污损机动车号牌158起、47起和27起;长春、通化、吉林分别查处无牌无证机动车277起、74起和55起。高速公路、梅河口、长春分别行政拘留91人、43人和26人,给套牌假牌交通违法行为以严厉打击。
多种科技手段并用,假牌套牌无处遁逃。各地充分发挥集成指挥平台的优势,有效利用公路监控系统、缉查布控系统,采取网上巡逻、网上纠违、网上管理的特有技术手段,对套牌、假牌、故意遮挡、污损号牌及嫌疑机动车号牌及时准确发现,提前预警,提高布控、截获嫌疑车辆的快速反应能力,有效查处各类涉牌涉证违法行为。整治期间,各地通过信息比对排查嫌疑车辆2325辆,通过缉查布控系统查获套牌假牌车辆100台。吉林、四平支队依托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和警务通等装备,不断强化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技战法运用,通过缉查布控系统预警、指挥中心布警、专业队和执勤巡逻民警现场处警无缝衔接,及时高效地查获5起公安部交管局重点督办的异地涉牌违法嫌疑车辆。
第二波次已圆满收官。第三波次整治行动已于8月25日开始至9月3日结束,整治重点是营运客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按照全国的统一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将继续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是督促客运企业加强动态监管。积极联合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采取突击暗访检查等方式,对运输企业落实动态监管主体责任情况进行集中检查,督促客运企业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建立动态监控台账,对超速行驶、疲劳驾驶、夜间违规运行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给予大力度纠治。
二是严查夜间客车违规运行。将全省重点车辆监控系统、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发现的长途客车凌晨2时至5时违规运行情况,集中通报交通运输部门,依法予以处罚。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提示,督促客运企业加强客车驾驶人教育,严格落实客运车辆夜间限速不超过日间限速80%的规定,严禁客运车辆夜间22时至次日凌晨5时通行三级以下山区公路。
三是开展液体危险货物罐车紧急切断装置安装使用集中检查。联合安监、交通运输、质检部门,对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加装紧急切断装置情况开展一次集中检查,督促运输企业加强对驾驶人、押运员的培训教育,确保紧急切断装置除装卸作业外始终处于关闭状态。配合集中检查,及时、不间断通过短信、微信平台发送提示信息,安全警示伴你行,并结合执法检查,将安全隐患消除在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