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5日,中央综治办、国家禁毒办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作为全国10个首批试点地区之一。延吉市高度重视,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
一、 领导高度重视
延吉市接到《关于开展全国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试
点工作的通知》后,市领导非常重视,成立了由市综治办、公安局、司法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财政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部门及各乡镇街道主管领导组成的延吉市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延吉市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延吉市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责任和工作制度》及延吉市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流程图,将吸毒人员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作为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综治“一票否决”权制。在试点工作中,领导小组人员深入社区调研一次,召开工作协调会、推进会两次,并向市财政申请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经费25万元。将北山街丹山社区、丹英社区、公园街园辉社区作为推进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重点试点社区,全力开展工作。
二、 摸清人员底数
市公安局依托全国禁毒信息系统,梳理出延吉市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底数,并重点对2011年以来延吉市吸毒人员进行了梳理,梳理出首次吸毒人员、社区戒毒人员(已到社区报到人员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数,按照户籍所在地分类上报到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小组办公室。网格员同村、社区禁毒工作机构和辖区派出所共同摸清网格内实有吸毒人员的底数和现状,采取逐人见面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逐人建档。
三、 建立“5+X”帮教队伍
延吉市组建由社区书记任组长,社区民警、司法工作人员、网格员、吸毒人员家庭成员为核心的帮教小组,结合不同帮教对象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社区平台作用,动员社会力量,纳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或有利于吸毒人员戒毒康复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最终形成“5+X”帮教模式,开展吸毒人员的动态管控,并帮助吸毒人员解决实际困难。
四、 加强动态管控
市综治办、禁毒办积极主动协调公安、司法、民政、卫生和计划生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进网格,认真落实吸毒人员定期检测、走访、管控等相关措施。重点是强化对吸毒人员分类管控,进行见面告诫;对于多次吸毒人员,实行重点管控,最大限度防止复吸;对于因吸毒有明显精神障碍或有肇事肇祸倾向的吸毒人员,要“定人定位”,一经发现肇事肇祸苗头应立即控制,依法收戒治疗。
五、 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社区网格员、公安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定期走访网格内的吸毒人员和周边群众,积极开展毒品预防知识教育,广泛宣传毒品种类、特征和滥用危害,介绍个人和家庭防范毒品侵害的方法,使群众提高认知和抵御毒品的能力。北山街丹英社区,充分利用禁毒图书角、市民大讲堂、道德讲堂等载体,紧紧抓住青少年、学生、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组织人员走进楼栋、炕头、学校、军营等,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禁毒宣传活动,并创作了《丹英社区禁毒之歌》。丹山社区利用社区宣传栏、LED显示屏、板报、横幅标语等在街区进行覆盖式宣传,扩大了宣传面和宣传效果;成立“心灵氧吧”心理资讯室,邀请延边州强戒所信息咨询师为顾问,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组织开展“唱响社区戒毒‘三部曲’,奏响亲情感化最强音”亲情帮教活动,逢年过节的时候,组织志愿者走进禁毒所,一起打打糕吃年饭,为戒毒学员过生日,增强亲情感,激励他们更好的戒除毒瘾,早日回归社会和家庭。公园街园辉社区从青少年抓起,建立校园禁毒宣传教育阵地,在梨花小学举办家长培训班,聘请管区民警讲解禁毒知识,让家长教育子女远离毒品;组织辖区学校青少年开展“远离毒品、从我做起”禁毒知识讲座,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六、 举报违法犯罪线索
根据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延吉市公安局组织开展了“2016春风扫毒专项行动”、“百日进度攻坚战”在全市公安机关以及网格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群众举报共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11人,查处吸毒人员35人,社区戒毒17人,强制隔离戒毒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