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省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苏州会议”和省公安厅党委“两做一推”(做实派出所、做强专业队、推进信息化)和“两优两强”(基层优先、实战优先、科技强警、人才强警)的战略部署,不断加大做实派出所工作力度,全省公安派出所围绕新定位、新职责、新机制,扎实做好治安防范、人口管理、信息采集、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等各项基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维护全省社会稳定、守护人民安宁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安部关于加强派出所基础工作进展情况通报中我省名列第一。
——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更加科学高效。全省应实行队组制的320个派出所中已有167个实行了队组制,吉林、通化、辽源、白山、延边等地在城区和县(市)城关镇派出所全面建立了符合实战要求的“三队一组”和“二队一组”警务模式。社区民警专职化稳步推进,全省派出所专职社区民警达到 5851人,专职化率达到了96.5%,辽源、白山、延边等地派出所全部实现了社区民警专职化。社区警务工作不断深化,“三个必建”警务室全部建成,社区民警进社区班子兼任副主任、驻村民警担任乡(镇)综治维稳办成员的工作模式初步形成。
——派出所警力得到全面充实。各地公安机关把强力推动警力下沉作为做实派出所工作的突破口,采取精简机关、非执法岗位文员置换民警、新招录民警统一分配到派出所等强力措施充实了派出所警力,据统计,全省派出所新增警力1934人,增幅达18%。全省80%的县公安局和75%的城区分局派出所总警力已经达标。吉林、辽源、通化、白山、延边等地县(市、区)公安机关派出所警力全部达到规定比例。吉林市局一次性从市局、分局机关下沉警力359人全部充实到派出所,延边州公安局新增派出所警力242人。
——派出所拴心留人的环境初步形成。派出所民警政治待遇明显提高,全省有36个县(市、区)公安局派出所民警提拔使用人数超过全局提拔人数的50%,松原市公安局城区派出所的所长、教导员全部高配为副科级,吉林市局为129名在派出所连续工作满5年和10年的民警晋升非领导职务。表彰奖励明显向派出所民警倾斜,全省58个县(市、区)公安局年内表彰奖励派出所民警数超过全局总数的50%,吉林、四平、通化、松原等地分别召开会议对派出所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隆重表彰。派出所民警的岗位补贴大幅提升,目前全省43个县(市、区)公安局平均岗位补贴高于机关和其他警种平均补贴的50%以上。经费和装备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去年省厅投入500万元,对全省50个困难派出所进行补助,各地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增加派出所公用经费。吉林、通化市派出所公用经费全部达标;四平市局每年直接投入经费350万元对市区派出所实行分类补助;辽源、通化市局为专职化社区民警拨付了专项工作经费。
——派出所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以实有人口管理为核心的各项基础工作扎实开展,“三实”信息采集的人口信息数量突破1600余万条。坚持滚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4万余起,深入开展特困人员调查摸底帮扶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省委书记王儒林、副省长黄关春、公安部副部长黄明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公安部以文件形式向全国推广了我省的经验做法。治安防范效果明显,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深入推进,盗窃汽车、入户抢劫和入室盗窃等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分别下降29.1%、25.9%和18.3%。派出所信息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实有人口社区警务管理系统、人像比对系统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有力服务了现实斗争。
——派出所群众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全省户政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厅党委关于服务“三重一小”的统一部署,出台了方便企业人员办理户口和居民身份证8项措施,受到企业广泛好评。全省派出所开展的“关爱老人•崇尚孝道”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全省老年群体发放“爱心卡”10万余张。网上派出所全部建成,吉林户政等一批官方微博开通运行,为民服务的渠道和载体更加广泛。派出所主动向群众报告工作并接受群众监督的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进一步深入,全省涌现出了一大批以“感动吉林十大人物”李海波为代表的优秀社区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