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吉林省公安厅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应急管理

长春消防成功处置长春市“12·06”加油站泄漏事故
     
吉林省公安厅 http://gat.jl.gov.cn 更新时间:2012-05-15 16:15:00 来源单位: 字体显示:

  2011年12月6日20时26分,位于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与五马路交会处的长通加油站发生汽油泄漏事故。这次事故突发于人员密集中心区域,泄漏点深埋于地下、泄漏区域难以确定、泄漏混合物及气体挥发物大量聚集于地下密闭空间、处置空间狭小、泄漏污染物难以收集,情况十分危急。

  事故发生后,省公安厅、省消防总队、长春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市长崔杰、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韩英俊、省公安厅副厅长兼长春市公安局长李祥、省消防总队长李树田等领导参与组织指挥此次处置事故并作出重要批示。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作战指挥中心接到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命令后,第一时间调出辖区南关区大队、长春大街中队到场。在长达65个小时的处置中,现场指挥部迅速决策,准确确定泄漏区域,划定警戒范围,科学有效制定处置办法,参战官兵充分发挥英勇顽强、舍生忘死、连续作战的精神,始终把握战斗先机,于2011年12月9日11时成功地处置了此次汽油泄漏事故,圆满完成了抢险救援任务,避免了泄漏化学危险品的爆炸、燃烧,并将事故产生的影响和损失降至最小程度,防止了事故导致的次生环境灾害的发生。

  

  警戒 紧急疏散

  12月6日20时30分,长春大街公安消防中队首先到达现场。经现场侦查发现,事故的泄漏部位位于四马路和长通路之间的一段人防地下工程,全长300多米,内部纵横交错,东侧延伸至伪皇宫、北侧延伸至火车站、西侧延伸至人民广场、南侧延伸至解放大路。长通加油站附近人防工程通道地面出口处挥发气浓度过高,已经达到爆炸浓度范围,随时有爆燃危险。

  长春大街中队立即成立多个疏散小组对周边的亚泰大街等主要路段实施警戒,及时疏散警戒区内群众及围观人员,警戒面积达3平方公里,同时在加油站南2号门设立3支水枪对汽油蒸汽进行驱散,并对中东新天地购物公园南侧人防地道出入口进行监护。

  

  部署 分秒必争

  事故发生后,省公安厅、省消防总队、长春市委、市政府各相关部门领导、长春公安消防支队参战官兵第一时间到场,成立了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专业处置力量分工负责的抢险救援总指挥部和以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为主导的现场作战指挥部,形成了统一、高效、有力的战斗指挥体系,组织开展指挥工作,合理分工,使各项工作井然展开。

  12月6日20时36分,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政委赵子魁、副支队长宋晓辉及全勤指挥部人员到达现场,根据现场情况,研究确定处置方案。按照现场指挥部的命令,消防官兵加强了对长通加油站泄漏点附近地区的警戒,扩大了疏散范围,停止油品销售,禁止警戒区内一切带电作业;南关公安消防大队、长春大街公安消防中队在新天地购物公园南2号门做好警戒,并疏散新天地北1号门加油站附近的现场车辆,做好稀释准备。同时指挥部果断确定了“持续侦检、确定范围、划定警戒、疏散人员、转移倒罐、稀释降解、防止爆燃、逐步推进、彻底清除”的战略战术,各级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科学决策、合理调派各参战力量,始终战斗在处置现场的第一线,极大地鼓舞了官兵士气,确保化学危险品泄漏处置任务的顺利完成。

  与此同时,在长春市委、市政府统一调度和指挥下,公安、交通、医疗、环保、安检、矿山救援等社会力量迅速响应,到场协助处置,实施现场警戒、周边人员疏散和环境检测,并从人力、物力和技术等方面对消防部队的处置工作给予支持和协助,为圆满完成抢险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行动 地下探查

  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作战指挥中心接到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命令后,迅速启动《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火灾及灾害事故等级划分及处置力量编程出动方案》,第一时间一次性调集106名指战员、4个攻坚组、15台专勤消防车迅速到场实施救援,支队前沿指挥部调出增援力量,轮换作战人员。

  按照抢险救援总指挥部的命令,现场处置指挥部当天夜里立即开展工作,一方面组织石油公司对加油站4个汽油、柴油储罐(其中汽油储罐3个、柴油储罐1个)实施转移导罐,并命令长春大街公安消防中队用泡沫管枪实施监护,确保导罐作业安全顺利;一方面命令支队侦查组与环保、石油公司技术人员一起深入中东新天地购物公园南侧人防通道实施侦查,侦查人员纵深地下150米处发现长10米、宽1.5米、油层厚度约为0.3米的高浓度泄漏油污,经提取油污进行检测,确定泄漏物为汽油,油蒸汽浓度较高。

  由于人防地下地道建于20世纪70年代,属于网状架构,内部建筑复杂,纵横交错,而且地道内存有大量积水和淤泥,侦查小组不能冒然进入实施侦查,无法确定是否有其他泄漏积聚区域。为此,现场总指挥部及时成立了由消防、安检、环保、化工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在获取现场灾情基本情况后,专家组深入灾害现场实地勘察,分析、研判各类信息,科学调整方案,为总指挥部各个阶段的处置措施提供参考,为迅速成功有效地处置此次事故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分区 全力排险

  7日上午9时,按照现场指挥部的作战部署,将整个泄漏区域分成南北两个战区,南侧战区由参谋长胡玉鹏带队,主要负责督导稀释、泡沫覆盖、利用油品吸附颗粒对泄漏油品实施吸附等工作;北侧战区由副支队长宋晓辉带队,负责组织地下侦查、导罐监护、利用破拆工具打开地下通道等工作。

  9时35分,4个储罐导罐成功。消防官兵协助石油公司对4个储罐加注氮气,以排除罐内油蒸汽,消除爆燃危险性,同时注水稀释。

  13时30分,加油站4个储罐全部注水完毕,逐个进行打压,测试是否有漏点。同时,从九台煤矿调用的防爆正压送风机和用来清理人防通道内建筑垃圾的工具、吸附汽油的水泥都已到位。北侧战区指挥员命令特勤大队组成侦查组,从加油站洗车房内人防工程口进入,利用无火花工具打开地下铁门,并对地下实施稀释,降低油品蒸汽浓度,环保部门对该区域实施动态侦检,确定浓度极限。

  14时30分,抢险救援现场指挥部再次召开会议,决定用正压送风机从人防通道南侧出口进行送风,对通道内油气进行冲扫。采用水枪稀释、正压送风等方法,在保证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打开油气浓度最高的加油站内人防通道口,排除人防通道内油气,并由环保部门配合,随时监测油气浓度,消防抢险队员逐步深入到人防通道内进行侦查。做好现场警戒工作,防止产生燃爆,采取防静电措施,保证抢险人员绝对安全,同时做好参战人员的替换工作。

  17时30分,第一次吸附工作结束,共使用40余袋吸附颗粒。

  

  出击 成功布管

  现场指挥部组织特勤大队精干力量从加油站洗车房内人防工程口进入现场东北侧口,延伸到人防地下80米。通过侦查发现,此处存有大量油、水混合物,深度接近1米,对积聚当量无法估算,同时通过侦检器材检测,油气浓度较高。

  现场指挥部根据侦查组反馈的结果,立即部署作战力量。一是采用防爆排污泵实施抽吸,二是由特勤大队组成2个攻坚组进入地下通道铺设抽吸管道,三是协调石油公司调派大吨位油槽车,四是命令亚泰中队全程监护运输行动。

  接到现场指挥部的命令后,各部立即展开行动。特勤大队立即组成2个攻坚组,佩戴防静电封闭式防毒衣和空气呼吸器进入,经过近30分钟的艰难推进,成功地将抽吸管道铺设完毕,抽吸油水混合物100余吨,将抽吸上的油品混合物由油槽车转运至安全地段集中销毁,并抽调消防力量实施全程监护。

  

  攻坚 二次侦查

  8日7时30分,抽吸泵停止工作。现场指挥部决定,特勤大队再次深入内部实施侦查,结合侦查结果确定作战方案。经过侦查发现,由于铺设的管道长度不足,造成抽吸泵无法正常工作,现场指挥部决定将管道再延伸30米,继续抽吸。特勤大队迅速组成2个攻坚组深入人防地下,冒着生命危险纵深行进120米连接抽吸管道,由石油公司油槽车运送至安全地带,并派消防车进行护送。与此同时,现场指挥部决定,由长春大街中队组织精干力量对南侧泄漏区域吸附颗粒实施清除,用喷雾水枪实施保护。

  15时30分,南侧作战区域指挥员报告,吸附颗粒清除完毕,并将吸附颗粒转运至安全地段集中销毁。

  

  收官 抢险成功

  8日16时30分,第二次抽吸结束。两次共抽吸油水混合物达300余吨,抽吸时间近20个小时。现场指挥部命令,对南北两侧地下通道出入口实施监护,组成侦查组对两端泄漏区域实施侦查。侦查组反馈,两端泄漏区域仍有少量残留油品。现场指挥部命令利用油品吸附垫对南北两处泄漏区域实施油品吸附。

  22时40分,第二次吸附工作结束。现场指挥部命令南北作战区组成侦查组对两端泄漏区域继续实施侦查。经侦查反馈,两处泄漏区域油品蒸汽浓度明显下降至安全浓度范围。为保障安全,指挥部命令利用正压式送风机对地下通道实施送风长达5个小时。

  9日11时,经过环保部门对地下通道实施不同地段抽样检测,浓度趋于正常;11时30分,现场指挥部决定,现场所有参战中队撤离,现场警戒撤销,整个处置工作结束。

  抢险救援期间,参战官兵敢打敢拼,不畏艰险,充分体现了消防铁军英勇善战的战斗作风。期间,由于地下工程内多处存有大量的积水和淤泥,深度不明,存有大量的有毒气体且浓度较高,影响处置人员作战行动。全体参战消防官兵面对情况复杂、险象环生的灾害现场,持续战斗65小时。支队、大队指挥员严格贯彻指挥部命令,毫不退缩,不顾安危,攻坚组发挥攻坚拳头作用,临危不惧,英勇善战,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彰显了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敢打必胜的铁军精神,得到了长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 公安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吉公网安备 22000002000013号

吉ICP备05001602号网站标识码:2200000051

吉林省公安厅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新发路806号 邮政编码:130051 TEL:0431-8209811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