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在全国人民关注灾区的同时,一些骗子却打着灾区的旗号,大肆发布各类诈骗信息。“五一”期间,河北警方盘点芦山地震后出现的几种常见诈骗手法,提醒群众谨防上当受骗。
骗术一:爱心接力电话 竟是吸金陷阱
地震发生后,一名微博用户发布了一条消息:“一位叫徐敬的女孩,21岁,请速回水城县人民医院,妈妈伤得很严重,想见她最后一面,电话号码:151××××3486。”该微博很快在网上疯传。但这其实是一条虚假信息,这个手机号码其实是一个“吸金陷阱”。网友“似水无痕”称自己给这个151开头的手机号码打过电话,但对方是声控电话,自己接听2分钟后发现被扣话费36元。
骗术二:假装受灾群众 博取同情
4月26日上午,邢台市民王女士收到一条短信,“我是四川雅安人,因为地震家里受灾,希望好心人能给我捐点钱……”王女士觉得事情蹊跷,但又怕万一是真需要钱,自己不奉献一份爱心过意不去,于是拿着准备好的1000元钱来到公安机关求助。值班民警发现发短信的手机号是福建的,而且设置了忙音程序,应该是骗子冒充受灾群众骗取善款,于是建议王女士不要捐款。
骗术三:冒充官方账户 骗取爱心款
“由于近期全国爱心人士捐款太多,导致雅安灾区专项收款账户出现故障,不能再接收爱心捐款,我部门特向中央申请临时启用银行账户……”
这是一网民在QQ上发的一条信息。一名网民告诉民警,自己在收到信息后,想捐款500元,但银行工作人员提醒说很可能是诈骗信息,最好让相关部门确认真伪后再汇款。民警经过核实发现,这张储蓄卡为新疆某地的个人储蓄卡。
骗术四:抗震走得急 要求亲人打款
4月27日10时左右,邢台某民警的母亲接到短信:“爸妈,我正在去雅安救灾的路上,这是我立功提干的好机会,我走得急没带钱,请速汇5000元到我同事卡上,卡号是……”电话号码是陌生号码,民警的父母觉得短信有问题,便到儿子单位询问,结果发现儿子根本没有去雅安。
此类诈骗,是犯罪嫌疑人非法得到机主有效信息后实施的诈骗行为。犯罪嫌疑人发送的信息很有针对性,而汇款的原因往往都是被单位紧急派往雅安,走得急忘记带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