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省公安机关将认真落实中央政法委、公安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牢牢把握“发展、民生、稳定”大局,大力实施创新带动战略、固本强基战略、科技强警战略、人才兴业战略,以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为主线,以加强公安机关能力建设为保障,以打造“四大工程”为载体,推进警务效率、治安效益、服务效能全面提升,为吉林发展振兴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一、打造“平安工程”:坚持打防并举、源头治理,深化“平安吉林”建设,不断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大力推进“打黑除恶”、“打四黑除四害”等专项行动,整治治安突出问题,保障人民安居乐业。重点打击“八类犯罪”,即严厉打击黑恶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突出经济犯罪、网络犯罪、毒品犯罪、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涉外刑事犯罪;开展“三项整治”,即整治城乡结合部、校园及周边等重点部位,整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整治交通、消防、危爆物品、监所、校车等安全隐患。现发命案侦破率要达到91%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及万车死亡率稳中有降;重大火灾隐患全部提请县级以上政府挂牌解决,年底前整改销案率不低于90%。建好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技术视频监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全年可防性案件争取下降5%以上。
推进城区网格化大巡防,实现街面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见监控、见平安宣传、见报警标识、见群防群治组织。完善内部单位安防措施,着力强化金融、涉枪涉爆等重点单位和校园安全管理,推广辽源等地“一校一名警察、一个警务室、一支护校队、一套防护装备、一套视频监控、一键式报警、一个安全宣传画廊、一个门卫出入登记”的经验和做法。加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年内新增监控探头不少于5万个,全省县(市)以上大型超市、商场、医院等单位要实现无死角监控,实现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和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进一步提高治安防控能力。
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在“三调联动”中主动发挥作用,努力消除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刑”案件的隐患。
二、打造“民心工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水平
推进实有人口分层次管理,实现多轨联控、动态管控。实行居住证制度,推动省内实现流动人口“一卡通”。健全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救治服务机制,对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等人群的帮教帮扶机制,监所在押人员纳入医保范围在全省推开。
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在户政、治安、交管、消防、出入境、边检服务等方面进一步简政放权,推行一窗式、一站式、预约式快捷服务。进一步加强“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公安微博群等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范运行“网上办事大厅”,建成集网上服务、网上办证、网上社区警务、网上执法监督等功能于一体的便民服务网,提高办事效率。
深入开展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推进警企共建、警校共建、警社共建、警村共建,创建文明窗口和人民满意公安机关。深入排查治理涉软突出问题,严肃查办社会反映强烈的涉软案件,群众实名举报投诉调查率和反馈率要达到100%。深化涉警信访风险评估和源头控制,健全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大接访机制,加强重点信访案件专项治理,强化依法纠错、依法赔偿、依法救助、依法问责。深入推进执法公开,做到治安案件公开调解、劳教案件公开聆询、火灾及交通事故公开认定、疑难信访案件公开听证、服务事项公开审批、工作绩效公开评议,公安监所全面向社会开放,以公开促公正,提高服务水平。
三、打造“强基工程”:强化理念转变、机制创新、科技应用,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战斗力,加快公安工作科学发展
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扩容全省公安网络,推进业务流程信息化再造,优化“三大”骨干平台功能,完善“两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建好“两张网”(人口管控网、便民服务网),打造具有强大信息化功能的移动警务室、移动车管所、移动便民服务站。
加强基层警务保障,新招录民警重点充实派出所,通过从优待警等多种举措将有经验、有水平的民警稳定在基层一线。深化城乡社区警务工作,派出所长和社区民警全部进乡镇(街道)、社区和村委会班子,力求达到“八有一创”,即有位置、有经费、有辅警、有场所、有宣传阵地、有调解组织、有警务装备、有视频监控,创人民满意。
进一步规范基础业务建设,创新决策指挥机制,实现扁平化指挥、网络化布警、点对点调度。推行多警联动、军警联勤、警民联防、区域联控的合成勤务,实行对案件高发时段、部位有力控制的弹性勤务,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警务围着警情转。不断丰富网上排查、网上破案、网上追逃技战法,提高合成作战、精确打击能力。
四、打造“兴警工程”:坚持抓党建带队建、抓班子带队伍、抓素质增本领、抓管理增活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形象好的公安队伍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群众观点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作风教育。抓好“吉林公安文化年”活动,活跃警营文化生活,打造吉林公安特色文化品牌。抓好典型培树工作,结合全国公安系统英模表彰和全国优秀公安局、优秀人民警察评选活动,在全省评选“十佳民警”和吉林省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抓好从优待警工作,着力解决好民警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解除民警后顾之忧。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开展领导干部系统内异地交流、上下交流,推动系统外跨部门交流,选好“一把手”,推进优秀公安局长“进班子”。面向全省公安机关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实行上下双向调派优秀干部任职。完善大教育大培训格局,深化全警大轮训,办好名师“大讲堂”,抓好岗位大练兵,开展送教下基层,组织好执法资格中级考试,提高全警的执法素养和实战本领。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强化执法管理监督,改进执法方式,进一步提升执法公信力。建立健全吉林公安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营造令行禁止、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建设廉洁警营。
全省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要胸怀全局,牢记使命,团结奋进,为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再谱新篇章、再铸新辉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