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吉林省公安厅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总结

2012年全省公安工作总结
     
吉林省公安厅 http://gat.jl.gov.cn 更新时间:2013-01-24 08:51:00 来源单位: 字体显示:

  2012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始终把维护和谐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将平安吉林建设融入全省发展振兴大局,履职尽责,全力推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各项工作,开创了平安建设崭新的一页。

  各地公安机关坚持不懈地开展不安定因素大排查,积极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与司法行政部门联合推进民调驻所工作,完善公安调处与人民调解的有效衔接机制,大范围、多角度、高效率化解社会矛盾,成功化解了一大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全省治安案件受理数同比下降了26.5%。

  全省公安机关以增强群众安全感为核心,把解决治安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及时采取严打、严防、严治措施,不断扩大打黑除恶、命案侦破、追逃等专项行动成果。据统计,2012年1—12月全省刑事案件立案总量同比下降了7.43%;其中侵财案件和“两抢一盗”案件同比分别下降了17.09 %、20.1 %。各地全力开展夏季社会治安整治会战和治爆缉枪战役,严厉打击黄赌毒和互联网违法犯罪活动。在2012年开展的治爆缉枪专项行动中,全省公安机关采取重点打击、集中收缴、网上治理、全面整治、强化管控等措施,共收缴各类枪支5061支,子弹11.2万发,炸药2.5万公斤,仿真枪3336把,管制刀具1.6万把,收缴战果位居全国第五,有力地净化了社会环境,消除了治安隐患。各地积极组织“牵手平安行”、道路交通客运安全年活动,深入开展“三超一疲劳”、涉牌涉证及酒后驾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全面推进火灾隐患分级整治和消防安全网格化、户籍化、视频监控管理和“清剿火患”专项整治工作,交通、火灾四项指数全部下降,其中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22.6%、2.6%、31.5%、60.9%,火灾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25.4%、84.6%、80%、39.4%。

  各地公安机关大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深化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六张网”建设。在城市重点强化巡防机制,在重要街路口、重点要道口设立治安卡点和治安岗亭,深入实施“天网工程”,全省新增视频监控点7.5万个,累计建成各类视频监控探头29.5万余个,县级以上公安监控中心88个;全面落实警力下沉和招聘辅警、治安员、协管员等措施,社会面见警率不断提高。在农村广泛推行“十户联防”和多户联防互助工程等多种形式的防控机制。强力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2100多个警务室遍布全省城乡,治安触角有效延伸前移,治安防控能力明显增强。边防部门深入推进爱民固边战略,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治边机制,建立了坚固的边境安全屏障。全省高标准建设的一、二级治安检查站全部投入使用,在实现快速反应、盘查堵截、打击犯罪、安全检查等多项公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年,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刑事案件5.97万起,现行命案破案率达到97.1%,驾驭动态化复杂治安局势的能力显著提高。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我省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3.63%,同比上升2.06个百分点,全省社会治安呈现出持续稳定的良好势头。

  

   2012年以来,全省公安始终坚持把服务振兴、促进发展、保障民生作为重大任务,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积极出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严厉打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建设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2012年7月,省公安厅制定出台了全省公安机关服务吉林发展振兴的30条意见和具体实施方案,以服务“三重一小”为重点,在全省确定了100家重点骨干企业、100个重点在建项目、100个重点招商项目和5700家小微企业作为公安机关重点支持服务对象,全面落实领导服务包保责任,由过去的“企业有事找公安”变为“公安主动服务企业”,倾力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主动深入企业走访,面对面征求意见、研究服务举措,半年来全省共破获各类涉企刑事案件2565起,整治企业周边治安乱点413个,整改各类安全隐患5931处,解决企业需求1926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78亿元,为企业员工提供预约上门快捷服务1.1万余人次,受到了企业和广大员工的好评和广泛赞誉。

  各地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全力参与,交警、经侦、户政、出入境、边防等部门及各地公安机关结合实际配套出台便民利企举措200余项。边防部门建立以科技致富、项目开发为主的综合服务平台,白山市公安边防支队争取市民委15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爱民固边模范和民族团结示范村现代农业产业园、果树基地、网箱养鱼等10个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为兴边富民助力。户政部门深入推进户籍改革,最大限度地放宽“三重一小”企业人员落户、办理身份证等条件,打破政策瓶颈,使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镇生活,在就医、就学、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分享均等的公共服务。

  全省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维护市场秩序与确保经济安全并重,以金融、财税、商贸等领域重大经济犯罪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为重点,连续开展打击假币和假发票犯罪、非法集资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破案会战”、“打四黑除四害”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共查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7038起,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16.1亿元,累计端掉“黑作坊”、“黑工厂”、“黑市场”、“黑窝点”共2500余个,有力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专项行动以高得票数、高支持率赢得省直机关“建功十二五突出业绩奖”,并被公安部通令嘉奖。

  围绕服务全省发展振兴大局,省公安厅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缩短审批时限、下放审批权限、开通行政审批直通车三个方面下功夫。2012年2月10日,省、市、县三级“网上公安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将10个警种近200项行政审批(办事)项目全部纳入该平台实行网上审批或服务,使服务项目网上办、审批结果网上查,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在我省公安机关成为现实。

  

 2012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提升公安工作水平的重大战略任务,围绕“两做一推” 、“两优两强”,大力提升公安工作的“芯”动力,使基层基础工作成为公安工作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各地公安机关坚持“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流、钱往基层投”,人力、物力、财力全部向基层倾斜,全省公安民警年人均装备经费达1.55万元;省、市、县三级应急保障联动机制基本建立,保障和支撑警务实战能力进一步提高。

  省公安厅专门出台加强派出所建设意见,取消名目繁杂的单项业务指标考核,彻底为派出所和社区民警松绑减负,将派出所工作重心调整到治安防范、人口管理、信息收集、矛盾化解等基础防范管控、维护辖区秩序主业上来。全省公安机关因地制宜,不断健全和完善派出所警务运行模式,在城区和较大乡(镇)派出所采取队组制,在警务较少的派出所实施一警多能、综合执法的运行机制。目前全省实行队组制的派出所已达到167个,实行一警多能、综合执法的派出所达到790个。各地大力完善和创新社区警务战略,稳步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全省派出所共配备专职化社区民警5851人,专职化率达到96.5%。各地还就提高派出所民警职级待遇、奖金补贴、经费保障等方面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并加大推动力度,有力调动了民警“沉”到社区工作的积极性。

  省公安厅还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才工作和专业队建设的意见,积极引进和培养刑事技术、法医、信息网络、法律等专业人才,着力强化专业技术手段、专业人才、专业基础、专业保障建设,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的攻坚能力。2012年7月,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顺利通过了国家认可委的评审验收,成为我国第12个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省级公安机关物证鉴定机构。全省公安机关行动技术在命案、涉黑案件、毒品案件等多类案件侦办中的参与率达到100%,公安科技实战效能显著增强。

  全省公安机关高度重视信息化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基础平台、应用系统、信息采集和整合、技战法应用等为重点,强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加快实现传统警务模式向现代警务模式转变。到2012年底,全省共建设县级以上公安监控中心88个,各类视频监控摄像机达到29.2万个。目前,全省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和2000多个基层所队全部实现网上办案,信息化应用已经涵盖公安户籍管理、出入境管理、交通管理、刑事侦查、治安管理等主要业务工作。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实现部、省、市三级联动,各类公安基础信息数据达到19亿条,整合社会信息达到7.7亿条,设计理念和实战功能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全省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为全省公安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以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为目标,坚持抓党建带队建,抓素质促提升,抓管理正警风,抓关怀激活力,全力打造忠诚之师、亲民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公安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队伍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

  各地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争创业务警种“十佳”民警等活动,涌现出了常健、马立新、李海波、张立卫等一大批爱民为民的基层优秀民警典型。在2012年5月18日召开的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我省19个集体代表和30名个人喜获殊荣,并受到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全省公安机关不断深化教育训练工作,着力建立公安大教育、大培训格局。省公安厅在组织开展“名师大讲堂”、“送教下基层”等活动的同时,启动了近年来全省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涉及警种最多的公安业务“大轮训、大比武、大提升”活动,共举办培训班42期,培训民警4100多人次;各市(州)公安局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参训部门、警种,共举办培训班200多期,培训民警达2万人次,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有了明显提升。

  各地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通过完善执法标准体系、研发网上执法监督考评系统等多种形式和途径,针对执法中常见易发问题专门出台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全警执法素质和执法公信力显著提高。吉林市公安局、乾安县公安局等10个单位荣获 “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全省公安机关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行政问责体系,强力推进督察机构队建制、行政首长兼任督察长规定和派出督察制度落实,深入开展无违纪县级公安局和“三无”所队创建活动,从社会各界聘请特邀监督员监督公安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公安部“五条禁令”等各项警规的严格落实,全省未发生有重大影响的民警违法违纪案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警务环境。

  在从严治警的同时,全省公安机关把从优待警作为凝聚警心、提升队伍战斗力的重要途径,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各项从优待警措施的落实。截止2012年12月底,省公安厅和全省9个市(州)全部开通伤病民警快速救治“绿色通道”,共有1500余名民警在“绿色通道”中受益。省公安厅还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全省4万名公安民警每年的加班补贴得到全面落实,帮助安置580多名民警配偶就业,深受基层广大民警和家属的好评。为帮扶全省特困民警家庭渡过难关,今年9月,省公安民警优抚基金会专门划拨资金500多万元,对全省1000多名特困民警进行补助,极大地凝聚了警心,激励了斗志。

  一年来,全省广大公安民警戮力同心,拼搏奋进,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吉林发展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全省共有106名民警、现役官兵因公负伤,12名民警、现役官兵因公牺牲;119个集体和240名个人受到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表彰,3人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163名民警荣立一、二等功。

  

   2012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把人民满意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着力完善民意主导警务工作的新机制,掀开了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新的一页。

  2011年12月,省公安厅组织全省各地开展了为期六个月的“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爱民主题实践活动。活动期间,从省公安厅领导到普通基层民警,进社区、进村屯、进企业、进家庭、进学校,访问民情,访察民意,访排民忧,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主动接受监督评议,共走访群众148.5万人、企事业单位7.1万家,开展评议活动2.4万次,化解信访积案1776起,排查整改社会治安突出隐患9086个,解决执法问题2392个,为群众解决困难5.8万余件,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全省公安机关坚持以民意引领警务,结合社会管理创新,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小事办起,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处做起,着力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公平感、幸福感上下功夫,把公安工作的成效更多更好地体现在惠及民生上。

  近年来,随着全省车辆的迅猛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呈现多发势头。当事人常常因事故处理部门多、手续繁琐,办结交通事故纠纷费时间、耗精力,意见很大。2012年以来,各地公安机关全力推进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六位一体”机制建设,事故当事人只进一个门,就可以走完所有的程序,以往需要六七天才能跑完的事故处理现在只要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解决,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辽源市公安机关结合本地实际构建了“九位一体”一站式办理体系,全市交通事故调解率达到了90%以上。

  全省公安机关坚持“面对面”与“键对键”沟通互动相结合,不断深化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省公安厅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在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全面开通集“厅(局)长信箱”、“建言献策”等六大板块于一体的“警民连心台”,厅党委成员通过“警民连心台”和“厅长信箱”共阅办群众来信300多件。各地积极开展“警民恳谈会”、“述职述廉会”、“警营开放日”、“相约警务室”、服务回访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深化警企共建、警校共建、警社共建、警村共建;充分运用“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网上服务大厅”和警务微博、QQ群等现代媒介拓宽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广泛进行交流互动,实现了警民沟通“零距离”。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户政总队、出入境管理局等全省8个公安政务微博进入新浪网2012年度吉林省政府机构微博影响力排行榜前10名。

  广袤的松辽大地上,涌现出民警照顾服刑犯人母亲、严冬雪夜抢救遇险群众、争当留守儿童警察爸爸妈妈、爱心接力护送病危婴儿,除夕夜社区群众为执勤民警送饺子等一个个警爱民、民拥警,警为民、民助警的感人佳话,展现了一幅幅警民心手相连、鱼水情深的和谐图景……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人民群众对全省公安工作满意度达到91%,同比上升了0.5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 公安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吉公网安备 22000002000013号

吉ICP备05001602号网站标识码:2200000051

吉林省公安厅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新发路806号 邮政编码:130051 TEL:0431-82098114 网站地图